
【寻常看重庆】(第192期)
重庆渝州大学红楼,摄影|寻常
图文|寻常
这里是重庆井口镇。
从镇上的先锋街出发,往嘉陵江方向走20多分钟,便来到一个叫“柏杨村”的地方。
这里有一片被绿植覆盖的校区,茕茕孑立于嘉陵江畔。
这是重庆一座已经消失了20多年的大学的老校区,如今几经易名后,仍然没有逃脱荒废的命运,成为一片少有人问津的荒芜之地。
这就是寻常这次带大家来探秘的主角——
渝州大学。
“渝州”谐音“宇宙”,因此渝州大学被一些重庆人戏称为“宇宙大学”。
但能记得这个名字的人,不小心就已经泄露了年龄,至少已是人到中年。
岁月是把刀,宰你没商量。
【一】
当寻常站在“宇宙大学”门口时,是一个有阳光的上午,阳光穿透密林,洒下一地的散碎光斑。
校园大门洞开。
里面停着几辆小轿车和一辆三轮车,大门上立着几个大字:“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”,而左侧立柱上则有几个模糊的红字:“渝州大学”。
就是这里了。
学校大门,摄影|寻常
渝州大学校牌,摄影|寻常
在这里寻常还遇见两位老人,是附近的居民来这里散步的。一切看起来并无异常,除了门卫室无人值守外。
但越往里走,就越感异样。
因为一幢幢空无一人的宿舍楼、教学楼纷至而来,它们的门窗大多被卸下,大门被锁死,一些电线电缆在墙上吊着,看得出走时的匆忙。每幢宿舍楼前都挂有招牌,写着:“学生六舍”、“学生四舍”、“学生九舍”、“学生公寓E幢”等,这样荒废的宿舍楼不下十幢,有新有旧,触目惊心,蔚为壮观。
路边立有牌子,写着“拆迁区域,注意安全”。
学生七舍,摄影|寻常
学生四舍,摄影|寻常
荒废的宿舍楼,摄影|寻常
寻常还是禁不住好奇,从一幢已经破坏的宿舍楼墙体走了进去,顿时感觉进入了一个异次元空间。
一个荒芜停顿的世界。
这是一幢典型的学生宿舍楼。中间一条长廊黑洞洞的,尽头有微光。两边的房间全部无门窗,透过空洞的阳台可以看见巨大的树木在外面兀立着,一些枝丫甚至偷偷探了进来。室内家具和床已被搬空,留下满地的玻璃碎屑,踩上去噼噼啪啪地乱响,在这寂静的空间里听起来分外惊心。当寻常站定不动时,除了自己的呼吸声外,还隐隐听得走廊里冷风绕梁的声响……
一些寝室的墙上还贴着一些学生喜欢的偶像剧照,有名侦探柯南的,有莫文蔚的,有圣斗士星矢的。还有一面墙上贴着一张“融智报”,已经发黄,上面有个标题是“学院2013级新生开学典礼”。
这应该是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时代了。
走廊,摄影|寻常
寢室,摄影|寻常
楼道,摄影|寻常
卡通,摄影|寻常
报纸,摄影|寻常
【二】
1978年,渝州大学筹备组成立。
在校名的选择上,因为重庆大学已经存在,所以筹备小组提出山城、渝州、嘉陵、红岩、长江、重庆综合大学等校名。因重庆历史上素有渝州之称,故最终取名渝州大学。
学校成立之初,一无校址,二无设备,三无师资。最后不得已借用重庆市第二机械制造学校的这块校舍,于1979年2月19日正式开学。首批招生460余名,在校正式教职工仅20人,并且是从其他学校抽调的。
这恐怕是当年全国最寒酸、最憋屈的大学了。
直到1981年,渝州大学抓住中专学校调整布局的机遇,与重庆市第二机械制造工业学校合并。终于有了自己固定的地盘,办学逐步走上了正轨。
1984年12月8日,教育部正式批准同意建立渝州大学,在校学生规模为2500人,学校由重庆市人民政府领导,办学所需经费均由重庆市负责筹措。1985年6月,渝州大学被批准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。
渝州大学开始走向自己的高光时刻。
据校史记载,最辉煌时期,在校本科生4000名,成人教育6000名,加上850名教职工,全校师生人数过万,成绩斐然。学校拥有经济学系、汉语言文学系、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、体育系等12个系,逐步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。
但渝大人恐怕自己也没想到,这个高光时刻就此成为绝响。
学校一角,摄影|寻常
2002年1月18日,重庆商学院和渝州大学合并筹建重庆工商大学。渝州大学校名从此消失,其井口校区也变为“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”,从一所综合大学沦为一个三本学院(自2016年开始,重庆高考本科二批、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招生,后来算是二本了)。
后融智学院2015年搬迁入驻巴南新校区,井口校区遂被废弃。
渝州大学从一无所有到师生过万,再到校名、校舍被遗弃,只有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,就像坐过山车一般。或许正应了那句古话:“其兴也勃焉,其亡也忽焉”。
那么问题来了,当时的重庆商学院如何能上演蛇吞象的好戏,吞掉一个市属的综合性大学,使重庆工商大学基本以重庆商学院的属性命名呢?
这里面的故事就多了去,且有些不可言说。
大家还是去找度娘考证吧。
校园一角,摄影|寻常
【三】
从“宇宙大学”的宿舍区望下去。
可以看见一座巨大的操场,红绿相间的塑胶跑道虽然斑驳,却还整洁,只是已经封闭,杳无人迹,就这样空旷着……
操场,摄影|寻常
红楼,摄影|寻常
操场边有一幢巨大的红楼,这就是有名的“第二机械厂第一教学楼”。
寻常第一眼看见这片红楼时,顿时有一种惊艳的感觉。仿佛在深山老林中,突然遇见一位在此隐居的大家闺秀,超凡脱俗,美艳不可方物。
这幢体量巨大的苏式建筑建于1954年,主楼为钟楼造型,外墙红砖砌筑,属于上世纪西南大区风貌建筑,庄重肃穆,高大气派。大门处挂有“重庆市优秀历史建筑”的铭牌。
据记载,这里曾作为几所学校的图书馆,一楼用于书籍借阅,二楼是报刊杂志和电子阅览室,三楼不开放,据说曾是苏联人的生物实验室,还有保存完好的,用福尔马林泡着的动物尸体。
红楼,摄影|寻常
红砖房,摄影|寻常
这幢红楼,将引领我们向历史上游溯源,来到渝州大学的前身。
这里的起点是一个叫重庆机器工业学校的地方,1952年11月改名为重庆机电工业学校,1953年11月更名为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重庆机器制造学校,1958年更名为第二机械工业学校。
然后,历史的脉络就清晰地浮现出来了,再后来是渝州大学,工商大学融智学院,现在的荒芜大学……
红楼都是见证者。
只是,现在这幢红楼已经被封闭起来,大门紧锁,门窗上贴了封条。
寻常绕了一圈,都找不到进入的地方,唯有仰望阳光打在红墙上的光影,色彩绚丽,宛若华章。
或许,这段历史也将随红楼一起被封印起来。接下来,是进入亘古的长夜,还是重新开启的那一天……
未知。
红楼一角,摄影|寻常
光影,摄影|寻常
【四】
成都和重庆这两座西部的双子座城市,一直相爱相杀。
两市在1978年同时创办了市属的大学,这就是成都大学和渝州大学,但两所大学的命运却迥然不同。
如今的成都大学,仍在“砥砺前行”,在校师生超过2.4万人,拥有14个二级学院,成为了世界大运会运动村的所在地,是当地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属高校。而渝州大学却已消失于历史深处,仅留下了为数不多的痕迹,即将拆迁的教学楼,宿舍楼、食堂、操场……
令人唏嘘。
荒芜的校园,摄影|寻常
公厕,摄影|寻常
游走在这座已经消失的大学中,两旁的大树依旧葱郁,封闭的操场上有一些鸟儿在啄食,黑洞洞的宿舍门窗仿佛一张张惊愕的嘴……
在一幢公寓楼底楼的房间里,一片搬迁后的狼藉,墙上贴着一张手绘海报,里面贴着一些学生的合影相片,那一张张青春阳光的笑脸,让我仿佛又回到曾经的校园生活,耳边响起了那些熟悉的广播喇叭,上下课铃声……
我特意打开手机,重新听了一遍杨庆煌的《菁菁校园》:
“校园的钟声叮当叮当,
交织过多少美梦。
寒窗的日子早已远扬,
回忆总是神伤。
园里的林荫郁郁苍苍,
树下的梦知多少……”
天道酬勤,摄影|寻常
海报,摄影|寻常
【五】
红楼旁边,步行大约一百米,就可以望见嘉陵江。
这里有个小码头,停着一条囤船,只是看不到人,颇有野渡无人的意境。
不知,当年曾有多少二机校的学生、渝州大学的学生、融智学院的学生站在这里,眺望过这条大江,憧憬过他们未来毕业后的生活。
那些梦想、理想、和各种期许……
嘉陵江一如既往,静静地流淌着,宛若它最初的模样。
而它旁边,早已沧海桑田。
校办工厂,摄影|寻常
一辆共享单车,摄影|寻常
-END-
欢迎评论、点赞、转发。
更多精彩图文请关注“寻常观”。
